热门搜索: 岩藻多糖   幽门螺杆菌
首页 > 科研突破
身体的4个暗示,说明你要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了,必须注意
发表时间:2019-01-04         作者:         来源:        
分享至

生活中,有一个话题永远是不间断的,那就是身患幽门螺旋杆菌到底要不要清除?

据不完全统计的数据,在国内大约有57%的人感染有幽门螺杆菌,并且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上了。一开始感染根本无什么不良表现,最多会出现少数次反胃、恶心现象,常常被人忽略。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幽门螺旋杆菌,是日常造成慢性胃炎的主要因素,它不仅具有传播性,还会逐步发展成为胃溃疡甚至是胃癌。

当你身体有这4种情况,说明需要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了

1、变瘦了:对比前一月,称下自己的体重是否突然下降,并且开始出现贫血现象

2、胃不舒服:腹部开始疼痛、位置集中在上腹,还会经常胀气

3、胃消化不好:吃一点就觉得饱了,经常觉得腹胀,排便也不成形,拉不干净

4、有口臭:如果排除其他问题,那么及有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残留在口中

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身患幽门螺旋杆菌是没有什么不良症状的,只是在严重的时候,身体就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。

那么,确诊幽门螺旋杆菌后是否要立马清除呢?

如果有以上的症状时候,就应该去做确诊检查了。确诊了幽门螺杆菌也不必须太过于担心,因为阴性的对我们身体没多大的影响,如果是阳性,医生会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考虑是否根除。

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,经过药物的治疗后会有一定的根除几率,但是还是会存在复发的现象,所以后期的养护也是很关键的。特别是随着现在人们的越来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,很容易再次感染。做好饮食保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,平时最好不要乱就餐,同时注意好个人和公共卫生。

预防幽门螺旋杆菌再次感染,还需岩藻多糖的调理。

《营养科学》杂志揭示:岩藻多糖抑制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黏附机制

70%的胃溃疡患者、50-60%的慢性胃炎患者及90%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体内都感染幽门螺杆菌,幽门螺杆菌也是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重要影响因素。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第一步是,幽门螺杆菌能穿过为胃粘液层,与胃上皮细胞粘附,因此如何阻止幽门螺杆菌与胃上皮细胞黏附是抗幽门螺杆菌的关键。

岩藻多糖是来自于褐藻表面黏液的大分子多糖物质,主要活性基团为硫酸基和岩藻糖,具有很强的结合幽门螺杆菌作用。

实验结果:岩藻多糖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上皮细胞(MKN28、KATO III)的黏附 (IC50=16-30mg/mL),硫酸葡聚糖和岩藻糖没有抑制作用。

Western blot(蛋白印迹)实验结果发现,幽门螺杆菌表面含有岩藻多糖结合蛋白,未发现其他多糖结合蛋白,因此揭示了岩藻多糖抑制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黏附的作用机理。

结论:只有岩藻多糖(同时具有硫酸基和岩藻糖)具有很强的结合幽门螺杆菌,抑制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上皮细胞黏附的作用,其他含硫酸基的多糖(如硫酸葡聚糖)或岩藻糖(单糖)没有抑制效果;抑制黏附的作用机制是幽门螺杆菌表面含有岩藻多糖结合蛋白,可以特异性地与岩藻多糖结合,从而抑制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的黏附。


新闻列表